课程教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核大纲2018版
作者
王晶 审核人
沈妉 来源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
2020-10-1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目录

(适用范围:本科各专业)

本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考核的主要内容

本课程考核的形式和用时

成绩评定

考查题型

答题的基本要求

本大纲制定的依据

一、本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1、本课程的性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实施方案确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4门必修课之一。本课程的内容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既突出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理论教育与思想教育的有机结合。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大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自觉性。

2、本课程的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世界历史的大趋势─这一时代的重大课题。具体地说,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武器,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正确认识当今的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

3、本课程的任务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范畴、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

(2)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去观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素质。

(3)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积极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高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自觉性。

二、本课程考核的主要内容(考核知识点)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1、什么是哲学及其基本问题?

2、物质的定义及其意义。

3、物质的根本属性和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5、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6、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7、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8、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9、量变质变规律。

10、否定之否定规律。

11、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第二章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1、实践的基本特征和形式。

2、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3、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4、真理的客观性。

5、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6、真理与谬误。

7、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8、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3、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4、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5、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6、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1、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

2、商品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3、价值量和价值规律。

4、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5、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6、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的统一。

7、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8、资本积累。

9、资本循环。

10、资本周转。

11、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12、工资的本质和形式。

13、剩余价值的分配。

14、经济危机的根源和周期性。

15、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及其趋势

1、竞争与垄断的关系。

2、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

4、资本输出的后果。

5、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动因和后果。

6、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7、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第六章社会主义发展及其规律

1、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程。

2、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

3、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多样性。

4、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开拓前进。

第七章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1、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2、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三、本门课程考核的形式及用时

1、考查方法:闭卷

2、出题方式:学院自行购买的网络考试系统随机组卷

3、考查用时:2小时

四、成绩评定

采用百分制,平时占50%,期末占50%(其中,平时课堂考查占35%,课堂考勤不少于3次,占15%)。

五、考查题型

1、单项选择题

2、多项选择题

3、判断题

4、论述题等

六、答题的基本要求

所有答题都必须运用所学原理进行分析,且所用原理要与题目的要求相符合。同时要做到内容熟悉,知识全面,论述充分,观点正确,联系实际,字迹端正,卷面整洁,力争有新意等。

七、本大纲制定的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中发[2004]16号);

2、《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

3、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

4、《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教社政[2005]9号);

5、《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

6、《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做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参观考察活动的通知》(教社科[2009]4号);

7、《江苏省教育厅关于转发〈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做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参观考察活动的通知〉的通知》(苏教社政[2009]15号);

8、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9、《盐城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十三五”(2016年—2020年)课程建设规划》。

10、《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通知》(教社科〔20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