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教学大纲
作者
王晶 审核人
沈妉 来源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
2020-09-18

课程代码

0011000014

课程名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Ideological Cultivation and Basics of Law

课程性质

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之一

学分/学时

3学分 / 48学时

开课学期

第一学期

开课单位

马克思主义学院

适用专业

全校本科各专业

开课班级

全校年级各班级

先修课程

教材及参考书

[1]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实施方案确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之一。2018年,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中宣部、教育部组织对教材进行了全面修订。新版课程的内容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统领下,通过系统、科学、完整的传授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理论,并结合大学生实际,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课程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

1.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基本,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自己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予以科学的回答。

2.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为逐渐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的基础。

教学内容与

学时分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主要包括五个组成部分,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理论教学课时为48学时。

内容1:绪论(4课时)

适应人生新阶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内容与

学时分配


内容2:人生的青春之问(6课时)

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正确的人生观;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内容3:坚定理想信念(6课时)

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崇高的理想信念;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内容4:弘扬中国精神(6课时)

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内容5: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6课时)

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坚定价值观自信;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内容6: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8课时)

道德及其变化发展;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遵守公民道德准则;向上向善、知行合一。

内容7:尊法学法守法用法(12课时)

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培养法治思维;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教学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将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制作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适时适当结合视频教学,增强课程学习的吸引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开展专题教学,拓宽教学内容。注重改革教学方法,采用学生备课讲课、教师引导点评、案例分析、学生演讲和辩论等多种方式结合,由单一的教师课堂讲授向师生教学互动的多样化教学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参与课程教学,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重视实践教学,实现课堂教学与社会实际有机融合。

考核成绩比例

   本课程采用综合测试的手段,平时成绩占50%与期末考试成绩占50%等相结合,并坚持教考分离、统一试卷、统一标准。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出勤(20分)、课堂表现(10分)、平时作业(20分)等。平时作业利用网上作业系统,题库自动组题目,全部是客观题,包括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和判断题,主要目的是考核学生对每节课知识点的复习、理解和掌握程度。

   期末考试:总分100分。题型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客观题包括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题。主观题包括辨析和问答题。

期末考试形式

   机考闭卷

期末考试要求

   描述考查知识点和掌握熟练程度要求,对知识应用能力考核要求

试卷题型分值

   考试题型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客观题包括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题。主观题包括辨析和问答题。